高效沉淀池

简介: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工艺流程:
①混凝搅拌池:
混凝剂投加在原水中,在快速搅拌器的作用下同污水中悬浮物快速混合,通过中和颗粒表面的负电荷使颗粒?“脱稳?”,形成小的絮体然后进入絮凝池。同时原水中的磷和混凝剂反应形成磷酸盐达到化学除磷的目的。回流的污泥和混凝形成的小絮体在快速搅拌器的作用快速混合,并以污泥为核心形成密度更大、更重的絮体,以利于在沉淀池中的快速沉淀。?
②絮凝池:
絮凝剂促使进入的小絮体通过吸附、电性中和和相互间的架桥作用形成更大的絮体,慢速搅拌器的作用既使药剂和絮体能够充分混合又不会破坏已形成的大絮体。?
③斜板沉淀池:
絮凝后出水进入沉淀池的斜板底部然后上向流至上部集水区,?颗粒和絮体沉淀在斜板的表面上并在重力作用下下滑。较高的上升流速和斜板?60°倾斜可以形成一个连续自刮的过程,使絮体不会积累在斜板上。污泥沿斜板表面下滑并沉淀在沉淀池底部,?然后循环泵把部分污泥输送到混凝和絮凝池中,剩余污泥通过重力流流向污泥处理系统。沉淀后的水由分布在斜板沉淀池顶部的不锈钢集水槽收集、排放。?
优势:
高效沉淀池技术已被运用了数十年并被证明其工艺是行之有效和可靠的, 包括应用在以下这些通常被认为难于处理的特殊情况下:
①如河水由于洪水会导致突发的浊度和悬浮物浓度升高;②低温导致的絮凝闲难;③原水中由高色度和低浊度引发的轻微絮化;?④藻类生长旺盛的原水。?
和污泥床工艺不同的是,高效沉淀池工艺的性能不会因温度的快速改变而受到影响,这点已经在国外的实际运行设施中得到证明。因为回流污泥的悬浮作用,高效沉淀池工艺可以产生稳定的沉淀效果甚至在进水水质变化非常剧烈的情况下亦可。例如,?河在洪水时原水浊度高达?400?NTU?,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出水浊度??;在马来西亚的??,当进水浊度在2H内从500?NTU变化到1500?NTU时,其沉后水浊度保持在?2~3?NTU。?
采用高效沉淀池工艺,只需要10min?就可以完成絮凝,只需要少于20min的沉淀时问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处理水质。?高效沉淀池工艺运行非常灵活,该工艺的开启和关闭相对简单,可以应付处理流量有很大变化的情况。对于处理水质,则可以通过调节污泥的回流率来对付原水水质的突变?(如浊度峰值的产生?),而调节污泥的回流率可以通过调节回流泵工作的台数来实现。?
同常规沉淀池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机械混凝、机械絮凝代替了水力混凝、水力絮凝,由于机械搅拌使药剂和污水的混合更快速、更充分,因此强化了混凝、絮凝的效果,同时也节约了药剂。?
2 、在沉淀区增加了基于 “浅池沉淀 ”理论的上向流斜板,大大降低了沉淀区占地面积。
3、进水区及扩展沉淀区的应用,可以分离比重大的?SS(大约占总?SS?含量的?80%?)直接沉淀在污泥回收区,减少通过斜板的污泥量,减少了斜板堵塞的发生。?
4、由于大量回流污泥的存在,?增加了絮体凝聚的机率和密度,?使得抗冲击负荷能力和沉降性能大大提高,即使在较大水力负荷条件下,也能保证理想、稳定的出水水质